10月24日晚,我院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教授为我院学生讲授玉米起源之谜。本次学术报告由江厚顺教授主持。“全世界有40万种植物,为什么只有极少数被驯化成今天的作物?”严建兵以一个与大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开场,并就“作物的产生是否是偶然的?”与同学们互动。接下来,严建兵介绍了有关于现代玉米起源的两种假说,即Pull C. Mangelsdorf的三元假说和George W. Beadle的单一起源假说。前者认为玉米是三个不同物种杂交的后代,而后者认为玉米是从大刍草驯化而来。两位学者基于自己的观点,针对玉米的起源问题进行了长达50年的学术争论。“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John Doebley基于不同玉米材料的分子标记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单一起源’的假说。”严建兵这样为前人的工作做出了总结。
然而,“单一起源假说”也有很多解释不通的现象,如栽培玉米表现了墨西哥高原亚种的表型。当谈到如何寻找这些看起来不寻常问题的答案时,严建兵说,来自古人类研究的发现为他们团队的研究打开了思路。诺贝尔奖获得者Svante Pääbo开发了从古生物遗骸中测出基因组序列的方法,并以此建构了人类进化的轨迹,回答了人类从哪里来的问题。墨西哥的科学家采用该方法对三个早年挖掘到的玉米穗轴化石进行了成功的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严建兵及其他研究学者认为玉米经历了两次驯化,第一次是9000年前,小颖玉米亚种驯化为栽培玉米。在6000年前,玉米和墨西哥高原玉米亚种发生了基因组融合并残留了大约18%高原玉米基因组。二次起源极大地提高了现代玉米的适应性,尤其是墨西哥高原亚种为现代玉米提供了高原适应性和众多的抗性基因。
严建兵教授结合自己研究玉米的起源进化的历程,就“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的选择”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他强调了技术的进步和学科交叉是科学前进的重大驱动力。他勉励同学们认真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关注技术的进步。严建兵鼓励研究生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能够发现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或对已有问题提出独到的看法,既要有扎实的知识体系,又要具备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心怀三农,兴农报国的家国情怀。
讲座临近结束,严建兵和在场听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回答了同学们对遗传分析、研究方向以及科研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审核 黄仙 编辑 吴山)